- 五五百年
- The five periods each of 500 years. In the tenth chapter of the [lang id =1028]大集月藏經 the Buddha is reported as saying that after his death there would be five successive periods each of 500 years, strong consecutively in power(1) of salvation,(2) of meditation,(3) of learning,(4) of (sa) stūpa and temple building, and finally(5) of dissension.* * *﹝出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五五百年者, 乃如來出世正、 像、 末法之年數也。 謂正法一千年, 像法一千年, 末法一萬年。 今以二千五百年, 分為五者。 其初二五百年, 為正法之時, 有修證解脫禪定之人。 次二五百年, 為像法之時, 人雖有修行, 而無證果, 唯有多聞布施之者。 後五百年, 乃末法一萬年之初五百年也, 此時之人, 無修無證, 但以鬥諍而為正修, 以法有盛衰不同, 故分此五五百年也。 〔第一五百年, 解脫堅固〕, 解脫即自在之義。 謂諸比丘, 於正法五百年中, 不攻異學, 唯務大乘, 利益眾生, 解脫自在, 堅固不變也。 (梵語比丘, 華言乞士。 ) 〔第二五百年, 禪定堅固〕, 謂諸比丘於正法五百年中, 厭居生死, 求證涅槃, 頓息攀緣, 深修禪定, 堅固不變也。 (梵語涅槃, 華言滅度。 ) 〔第三五百年, 多聞堅固〕, 謂諸比丘於像法五百年中, 少持戒律, 怠習禪定, 唯尚多聞, 依語生解, 堅固不變也。 〔第四五百年, 塔寺堅固〕, 謂諸比丘於像法五百年中, 少習禪定, 喜種福田, 廣結善緣, 多修塔寺, 堅固不變也。 〔第五五百年, 鬥諍堅固〕, 謂諸比丘於末法五百年中, 不修戒律, 唯尚鬥諍, 增長邪見, 堅固不變也。* * *謂佛滅後之五個五百年, 在每一個五百年中, 各有一堅固, 以示佛法的興廢。 一、 解脫堅固, 謂在佛滅後之第一個五百年間, 因為正法興盛, 得到解脫的人很多。 二、 禪定堅固, 謂在佛滅後之第二個五百年間, 雖然無人獲得解脫, 但是修學禪定的人很多。 三、 多聞堅固, 謂在佛滅後之第三個五百年間, 真正修行佛法的人雖然稀少, 但是喜歡聽聞佛法的人很多。 四、 塔寺堅固, 謂在佛滅後之第四個五百年間, 世人很喜歡建立佛塔和寺院。 五、 鬥諍堅固, 謂在佛滅後之第五個五百年間, 戒定慧三學已被世人遺忘, 唯以鬥諍為能事, 是增長邪見的時期。
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 2013.